550余公里长的区级污水主干管,72个区级泵站,这样的规模,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区、县(市)内,很是稀有。萧山这一创举,可以说是开创了业内先河。
一直以来,我区都很是重视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。2015年,区级污水管网已笼罩所有镇街和园区,‘一镇一干管一泵站’治污花样结构完成,实现了区级污水管网全笼罩。
20世纪80年代起,我区陆续建设区级污水管网,将污水纳管后进行集中式达标处理。2002年,提出“三片收集,三点处理”的治污思路,随后体例完成城区、东片、南片三大区块的区级污水治理计划。
通过多年来的建设,萧山城区污水收集网络率先基本成型,搭建起了“四纵三横”以七条污水主干管为主线的框架结构,东部地区也已实现 “二线一点”治污花样。在南片地区,区级污水管网建设则相对滞后。为补足“短板”,2009年起,我区实施南片截污纳管工程建设,新增80公里区级管线、12座区级泵站,将南片各镇街纳入了全区污水收集的“大网”。如今,这张“大网”已基本形成,四通八达的污水主干管途经每一个镇街,区级泵站则作为“加压器”,将污水导入主干管。
今年5月,萧山最南端楼塔镇,楼塔泵站乐成启用,至此,南片镇街全部并网乐成。随着镇级管网的不绝完善,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、工业污水将逐步进入区级主干管。让我们看看污水走过的门路。它们先进入镇级管网的“毛细血管”,再汇总至各镇街的区级泵站,进入区级主干管。这条“长龙”般的主干管,笼罩城区,绵延至各镇街,经过各个工业园区,沿路收集种种污水。这些污水,经过沿途的泵站层层加压,最终来到“终点站”——污水处理厂。在这里,它们将“脱胎换骨”,再变清流。
在污水处理的终端,我区两大污水处理厂正在加速推进扩建及提标革新工程。扩建及提标革新完成后,钱江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扩容12万吨/日,抵达34万吨/日;临江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扩容20万吨/日,抵达50万吨/日,出水水质均由一级B提升为一级A,抵达最高标准要求。
随着都会的扩张,污水收集的“大动脉”还在不绝完善中。区级主干管随新建门路敷设,不绝延伸触角,将都会新兴区域纳入污水收集管网。